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HBCIA 011-2022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T/HBCIA 011-2022 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T/HBCIA 011-2022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CIA 011-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1
  • 发布日期:2022-12-22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2-12-22
    团体名称:河北省特色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谷物种植

内容简介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术语定义、评价试验和评价体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适宜推广区域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T2425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谷子NY/T3923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DB13/T840无公害谷子(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13/T2338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品种生态适应性varietyecologicaladaptability品种生态适应性是指谷子品种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温、光、水、土、风、病虫害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和适应范围。3.2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试验evaluationofvarietyecologicaladaptability在不同生态区域,选择多个能代表该区域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的试验地点,按照规范鉴定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商品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谷子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3.3谷子生态区ecologicalregionoffoxtailmillet3.3.1东北春谷生态区NortheastChinaforspring-sowingmillet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阳以北和内蒙古东部。本区东西两翼为丘陵山区,中部是广阔的松辽平原。海拔61~670m,年降水量360~750mm,无霜期145~180天,活动积温2500~3200℃,一年一熟,出苗至抽穗58~77天,生育期102~130天。3.3.2西北春谷生态区NorthwestChinaforspring-sowingmillet包括山西运城以北、陕西、河北张家口及承德、甘肃庆阳及天水、内蒙古呼和浩特及鄂尔多斯。本区大部分是海拔500~1300m的山区和高原,无霜期150~180天,活动积温2660~4000℃,年降水量250~600mm,谷子出苗至抽穗56~88天,生育期108~141天。3.3.3华北夏谷生态区NorthChinaforsummer-sowingmillet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山东、河南、北京、天津、辽宁锦州以南、山西运城盆地。该区地处中纬度,主要为平原和低海拔丘陵山区,海拔3~900m,多数在500m以下,半数在100m以下,活动积温2800~4500℃,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80天以上,一年两熟为主,麦茬夏播出苗至抽穗37~51天,生育期82~93天;部分区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生育期95~105天。3.3.4西部春谷生态区WestChinaforspring-sowingmillet包括甘肃张掖、白银及宁夏全境和新疆库尔勒以北地区。该区纬度较高,海拔差异较大,降水稀少。海拔600~2000m,年降水量100~400mm,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活动积温2480~3500℃,谷子出苗至抽穗70~104天,生育期118~155天。3.3.5南方谷子生态区SouthernChina包括贵州、安徽、四川、浙江、云南、江苏、广西、湖北和江西等长江以南谷子零星种植地区,积温充足,谷子春夏播均可,海拔4~1700m,一年两熟或三熟,部分高海拔区一年一熟,谷子出苗至抽穗31~52天,生育期69~96天。3.4品种试点适应性adaptabilityofvarietyintestenvironment根据评价体系打分结果对参试品种做出判定,分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3类。4 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试验4.1试验品种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具有适当名称的谷子群体,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要求,种子一般不得进行包衣、药剂拌种等处理,杂交种可用除草剂处理。4.2试验区域的选择试验的区域可以按华北夏谷生态区、东北春谷生态区、西北春谷生态区、西部春谷生态区和南方谷子生态区进行,也可以在一个生态区基础上增加部分生态相似性试验点(表1),或在一个生态区内只进行省级或地市级的适应性鉴定,或在每个生态区中各选4~6个试验点进行跨生态区适应性鉴定。表1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参考试验点生态区域 代表性试验点 生态相似性试验点东北春谷生态区 辽宁沈阳、朝阳、建平、阜新、铁岭;吉林公主岭、白城、长岭、通榆、吉林市;黑龙江哈尔滨、肇源、齐齐哈尔、绥化、双鸭山;内蒙古赤峰、乌兰浩特、通辽、敖汉 辽宁锦州;河北秦皇岛西北春谷生态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宣化、丰宁、隆化;山西大同、忻州、晋中、长治;甘肃庆阳、天水;陕西榆林、延安、宝鸡 辽宁朝阳、建平华北夏谷生态区 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秦皇岛;山东济南、泰安、淄博、潍坊、德州;河南郑州、洛阳、安阳、新乡、南阳、驻马店;山西运城;北京;天津;辽宁锦州 山西晋中;辽宁朝阳;吉林公主岭;四川泸州;安徽淮北、阜阳;湖北襄阳;江苏徐州;云南曲靖西部春谷生态区 甘肃张掖、会宁;新疆奇台、喀什、伊犁;宁夏固原、西吉、海原 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宣化、丰宁;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延安、宝鸡南方谷子生态区 四川泸州;贵州贵阳;浙江金华;云南曲靖;江苏盐城、徐州;江西鹰潭;安徽淮北、阜阳;湖北襄阳 湖南常德;广西南宁4.3试验点的选择与布局试验点数量与布局能够代表拟种植的适宜区域。每个生态区试验点数目不少于6个,每个省区至少1个代表性试验点;在单一省区或单一地市级试验的,代表性试验点数不少于3个。其他要求按照NY/T3923执行。4.4试验地块选择按照NY/T3923要求执行。4.5试验周期一般不少于2个独立生产周期。4.6对照品种以试验区域主栽品种为对照。4.7试验设计按照NY/T3923要求执行。4.8田间管理播种、栽培措施及收获均按照NY/T3923要求执行,虫害防治按照DB13/T840要求执行。4.9观测记载与抗病性鉴定按照NY/T2425和附录A要求客观描述品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包括抗倒伏性和抗病虫害特性);抗病性鉴定按照DB13/T2338要求执行。试验期间,每个品种在关键生育期保留田间长势照片,病害发生较重的也应采集图片。图片采集要求:拍照时间田间为非直射阳光,单张照片分辨率在1M以上。5 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5.1评价指标以产量(a1)、出谷率(a2)、株高(a3)、出苗-抽穗日数(a4)和生育期(a5)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作为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调查方法按照附录A要求执行。5.2综合评价计算公式采用CRITIC权重法将不同生态区的数据分别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建立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分列如下。……(1)……(2)……(3)……(4)……(5)公式(1)~(5)分别对应东北春谷生态区、西北春谷生态区、华北夏谷生态区、西部春谷生态区和南方谷子生态区。5.3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5.3.1评价指标打分表和判别标准按照表2要求对参试谷子品种进行评价指标的分级和判别。引入小米品质指标作为加分项,并将抗逆性指标作为加分项或否决项,其中两年试验中自然条件下鉴定品种抗病性,以试点内年度发病最重的重复为准进行否决;对于第1年田间自然条件下鉴定对流行性病害(谷锈病、谷瘟病)高抗的,第2年统一经专业机构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表2谷子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打分表指标 分级 判别标准 分值产量(a1) 高中低 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每增产1%加1分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或减产≤5%,每减产1%减3分较当地对照品种减产>5%,每减产1%减3分 91~10075~90出谷率(a2) 高中低 >80%,每增加1%加2分75%~80%(含),每减少1%减3分<75%,每减少1%减3分 91~10075~90株高(a3) 高中低 夏谷<120cm,春谷<140cm,每降低2cm加1分夏谷120~140cm(含),春谷140~160cm(含),每升高4cm减3分夏谷>140cm,春谷>160cm,每升高4cm减3分 91~10075~90出苗-抽穗日数(a4) 长中短 较当地对照品种晚2天以内(不含),每早1天加1分较当地对照品种晚2~5天(含),每晚1天减5分较当地对照品种晚5天以上(含),每晚1天减5分 91~10075~90生育期(a5) 长中短 能够正常完全成熟(达到完熟期),较当地对照品种每早1天加2分基本成熟(进入蜡熟期),目测成熟度赋分不能正常成熟,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91~10075~90总分抗倒性 否决 在对照倒伏≤2级情况下,倒伏级别≥3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总分穗瘟病 否决 自然发病鉴定高感,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总分叶瘟病 否决 自然发病鉴定高感,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总分谷锈病 否决 自然发病鉴定高感,直接判定为不适宜 总分注:表中各项指标打分时只取整数分,不足加减分档次时按低档打分5.3.2品种试点适应性评价按照表2所示要求对各个试点的谷子品种进行打分,并根据试点所在生态区代入公式(1)~(5)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品种的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对品种进行试点适应性评价,>90分为适宜,75~90分为较适宜,<75分为不适宜。符合一票否决条件的,直接判定为<75分,即不适宜。5.3.3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参试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内的适应性按公式(6)进行计算,适宜点率>90%的品种判定为适宜本生态区;70%~90%的判定为较适宜本生态区,但要限定在本生态区的推广范围内;<70%的判定为不适宜本生态区。适宜点率(%)=(适宜试点数+较适宜试点数)÷生态区总试点数×100……(6)6档案管理试验结束后按附录B要求编制品种试验报告,跨生态区适应性鉴定按生态区分别统计,试验汇总单位在对各试验点的每个参试品种打分基础上,得出其适宜试点、较适宜试点和不适宜试点,并根据第5部分所述原则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表2和表3)。若参试品种获行业一级优质米称号、或所有试验点倒伏级别≤1级、或一种流行性病害(穗瘟病、叶瘟病、谷锈病)经专业机构人工接种鉴定达抗级,可以适当放宽评价标准,适宜点率>60%的可在适宜区域应用。表3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表(示例)生态区 试点名称 品种名称 综合得分 品种适宜性分级(适宜/较适宜/不适宜) 适宜点率(%) 生态适应性判定(生态区内综合评价)

起草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起草人

程汝宏、李琳、张婷、王根平、董立、师志刚、赵玲、李桂英、张喜瑞、杨伟红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