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HBCIA 012-2022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T/HBCIA 012-2022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T/HBCIA 012-2022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规程
  • 标准号:T/HBCIA 01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1
  • 发布日期:2022-12-22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2-12-22
    团体名称:河北省特色产业协会
  • 标准分类:谷物种植

内容简介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技术的术语定义、评价试验、评价指标与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适应推广区域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5498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T19557.15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粱NY/T3923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品种生态适应性varietyecologicaladaptability指品种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温、光、水、土、风、病虫害等)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具有一定的限度和适宜范围。3.2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试验evaluationofvarietyecologicaladaptability在不同生态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区域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的试验地点,按照一定方法鉴定品种的稳产性、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适应种植区域的试验。3.3品种试点适应性suitabilityofvarietyintestenvironment根据评价体系打分结果对参试品种做出判定,分为适应、较适应、不适应3类。4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试验4.1试验品种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具有适当名称的高粱群体。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要求,播前不得进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处理。4.2试验区域选择应按东北春播生态区、华北春播生态区、西北春播生态区、黄淮海春夏兼播生态区和南方生态区进行试验区域选择,也可选择在一个生态区内只进行省级或地市级的适应性鉴定试验,也可以在每个生态区中各选4个~6个试验点进行跨生态区适应性鉴定。4.2.1东北春播生态区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嫩江、宝清、绥化、齐齐哈尔,吉林省公主岭、通榆、白城、松原,内蒙古通辽、赤峰,兴安盟,辽宁省锦州、朝阳、铁岭、沈阳等,位于北纬41.14°~49.1°,海拔49m~700m,5月~10月有效积温1100℃~1800℃,无霜期120d~180d,5月~10月降水量450mm~550mm,一年一熟。4.2.2华北春播生态区包括山西省汾阳、大同、忻州、榆次,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等地区,位于北纬34.24°~40.58°,海拔422m~1700m,5月~10月有效积温1100℃~1800℃,无霜期156d~202d,5月~10月降水量340mm~490mm,一年一熟。4.2.3西北春播生态区包括陕西省榆林、延安,甘肃平凉、张掖、天水,宁夏固原,新疆伊犁、奇台、喀什等,位于北纬34.45°~44.02°,海拔790m~1600m,5月~10月有效积温1300℃~2100℃,5月~10月降水量50mm~530mm,无霜期130d~224d,新疆地区降雨较少,一年一熟。4.2.4黄淮海春夏兼播生态区包括河北省石家庄沧州、昌黎、山西省运城,山东省淄博、东平、东营,河南省南阳、安阳、邓州,江苏省盐城、北京市全部,位于北纬33.04°~39.48°,海拔2.5m~194.8m,5月~10月有效积温大于1800℃,无霜期180d~230d,5月~10月降水量390mm~740mm,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4.2.5南方生态区包括贵州、四川、浙江、云南、广西、湖北和江西等长江以南高粱种植地区,积温充足,年有效积温大于1800℃,无霜期200d以上,年降水量超过800mm,高粱春夏播均可,海拔20m~1700m,一年两熟或三熟,部分高海拔区一年一熟。4.3试验设置4.3.1试验点布局每个生态区试验点数目不少于6个,每个省(市、自治区)至少有1个代表性试验点;在单一省区或单一地市级试验的,代表性试验点数不少于3个。见表1。表1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参考试验点表生态区 代表性试验地点东北春播生态区 嫩江兴安盟宝清绥化齐齐哈尔敖汉旗赤峰建平公主岭科左中旗通榆松原哈尔滨白城通辽锦州朝阳铁岭沈阳华北春播生态区 汾阳大同张家口忻州榆次承德西北春播生态区 固原平凉延安奇台兰州甘谷榆林喀什黄淮海春夏兼播生态区 南阳盐城运城东平安阳淄博东营石家庄沧州北京昌黎南方生态区 罗平贵阳湛江南宁长沙进贤宜宾建德武汉4.3.2试验地选择按照NY/T3923的要求执行。4.3.3试验周期按照NY/T3923的要求执行。4.3.4对照品种选择按照NY/T3923的要求执行。4.3.5试验设计按照NY/T3923的要求执行。4.4田间管理按照NY/T3923的要求执行。4.5调查记载按照GB/T19557.15和附录A要求客观描述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包括抗倒伏性和抗病虫害特性);试验期间,每个品种在关键生育期保留田间长势照片,病害发生较重品种也应采集图片。图片采集要求:拍照时间田间为非直射阳光,单张照片分辨率在1MB以上。5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与方法5.1评价指标包括产量(a1)、容重(a2)、株高(a3)、播种至开花日数(a4)和生育期(a5)以及适应点率。容重按照GB/T5498要求测定。其他性状调查方法见附录A。5.2评价公式采用CRITIC权重法,将不同生态区的评价指标数据按照综合评价公式分别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品种的综合得分E值。见式(1)~式(5)。......(1)......(2)......(3)......(4)......(5)式中E1~E5分别对应为东北春播生态区、华北春播生态区、西北春播生态区、黄淮海春夏兼播生态区和南方生态区。采用适应点率(%)指标进行本生态区适应性评价,见公式(6)。SL(%)=(S+JS)÷SZ×100......(6)式中:SL——适应点率(%);S——适应试点数;JS——较适应试点数;SZ——生态区总试点数。5.3评价方法5.3.1品种生态适应性判定按照表2给出的分值对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判定:E>90分为适应,75~90分为较适应,<75分为不适应。5.3.2品种生态适应性否决项抗逆性指标作为加分/否决项,对流行性病害(丝黑穗病、镰孢菌茎腐病)以两年试验自然条件下鉴定与第2年统一经人工接种鉴定结合评定,符合一票否决条件的,不再进行综合打分,直接判定为不适应。5.3.3品种生态适应区判定适应点率>90%的品种判定为适应本生态区;70%~90%的判定为较适应本生态区;<70%的判定为不适应本生态区。5.4综合评价试验结束后按附录B规定编制品种试验报告,跨生态区适应性鉴定按生态区分别统计,试验汇总单位在对各试验点的每个参试品种打分基础上,得出其适应试点、较适应试点和不适应试点,并根据第5部分所述原则进行生态适应性判定(表2和表3)。若参试品种所有试验点倒伏级别≤1级、或一种流行性病害经专业机构人工接种鉴定达抗级,可以适当放宽判定标准,适应点率>60%的可在适应区域应用。表2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打分表指标 分级 判别标准 分值产量(a1) 高中低 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每增产1%加1分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或减产≤5%,每减产1%减3分较当地对照品种减产>5%,每减产1%减3分 91~10075~90容重(a2) 高中低 >740,每增加10加1分740~720(含),每减少10减1分<720,每减少10减2分 91~10075~90株高(a3) 高中低 <170cm,每降低5cm加1分170~190cm(含),每升高5cm减1分>190cm,每升高5cm减3分 91~10075~90播种到开花日数(a4) 高中低 较当地对照品种早2天以内(不含),每早1天加1分较当地对照品种晚2~5天(含),每晚1天减2分较当地对照品种晚5天以上(含),每晚1天减5分 91~10075~90生育期(a5) 高中低 能够正常完全成熟(达到完熟期),较当地对照品种每早1天加2分基本成熟(进入蜡熟期),目测成熟度赋分不能正常成熟,直接判定为不适应 91~10075~90总分抗倒性 否决 在对照倒伏≤2级情况下,倒伏级别≥3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应 总分丝黑穗病 否决 人工接种鉴定超过7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应 总分叶病 否决 自然发病鉴定超过3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应 总分镰孢菌茎腐病 否决 人工接种鉴定超过7级,直接判定为不适应 总分注:表中各项指标赋分时只赋整数分,不足加减分档次时按低档打分表3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表生态区 试点名称 品种名称 综合得分 品种适应性分级(适应/较适应/不适应) 适应点率(%) 生态适应性判定(生态区内综合评价)                                                      5.5评价总结报告评价总结报告要求见附录B。

起草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起草人

柯福来、张旷野、吕芃、朱凯、李桂英、王佳旭、王金萍、张飞、王艳秋、石燕楠、邹剑秋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