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SCFA 0009-2022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T/SCFA 0009-2022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T/SCFA 0009-2022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 标准号:T/SCFA 0009-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52/A041
  • 发布日期:2022-11-28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 实施日期:2023-01-01
    团体名称:中国渔业协会
  • 标准分类:水产养殖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记录和养殖尾水处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口黑鲈池塘养殖
4 环境条件池塘养殖环境符合NY/T5361的规定,受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小;通信、交通便利。水源无污染,水量充沛,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5 设施设备5.1 池塘根据养殖地区以及养殖阶段的不同,池塘的面积、深度以及池底的要求也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养殖池塘的要求见表1?。表1 不同地区和养殖阶段池塘要求地区 养殖阶段 池塘面积㎡ 池塘深度m 池底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 苗种培育 667~3335 1.2~1.8 ?池底平坦,底部淤泥≤30cm,塘埂及池底不渗漏,进排水分开,池塘底质符合NY/T5361的规定长江中下游地区 成鱼养殖 3335~10000? 1.8~2.5池底平坦,底部淤泥≤30cm,塘埂及池底不渗漏,进排水分开,池塘底质符合NY/T5361的规定珠三角地区 苗种培育 2000~4000 1.5~2.0池底平坦,底部淤泥≤20?cm,塘埂及池底不渗漏,进排水分开,池塘底质符合NY/T5361的规定珠三角地区 成鱼养殖 3335~6670 1.8~3.5 池底平坦,底部淤泥≤20?cm,塘埂及池底不渗漏,进排水分开,池塘底质符合NY/T5361的规定5.2 增氧机设备养殖过程需配备增氧机设备,根据不同养殖地区和养殖阶段配备适当的功率。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增氧机设备配备要求见表2。表2 不同地区和养殖阶段增氧机设备配备要求单位为kW/667㎡地区 养殖阶段 配备功率长江中下游地区 苗种培育 ≥0.4长江中下游地区 成鱼养殖 ≥1.0珠三角地区 苗种培育 ≥0.4珠三角地区 成鱼养殖 ≥1.55.3 尾水处理设施设备根据当地养殖尾水处理要求,因地制宜设置尾水处理设施设备,包括生态沟渠、生态塘、沉淀池、过滤坝、微生态滤床、曝气滤池、人工湿地、鼓风机、曝气盘(管)、生物毛刷等设施设备。5.4 日常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可选配检测温度、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指标的仪器设备,也可在池塘中安装水质实时监测的传感器。6 鱼苗培育6.1 放养前准备6.1.1 池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0?d,清理池塘和过多的淤泥。然后,注水6?cm~8?cm,每667?m2用生石灰75?kg~100?kg或漂白粉?10?kg~15?kg,化浆后全池泼洒。5d后,排干池水,充分曝晒池底。6.1.2 培育水质鱼苗放养前3d~7?d,注入经80目筛绢过滤的新水,水深增加至40?cm~50?cm。施基肥使水体透明度达到30cm~40cm。放苗前?1d~2d,全天开启增氧机。6.2 鱼苗放养6.2.1 鱼苗质量应符合SC/T1098的要求。6.2.2 放养时间与密度鱼苗放养以晴天傍晚为宜,水温?15?℃以上,放养密度宜为每?667?m2放养1.0×105?尾~1.5×105尾。6.2.3 放苗要求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池塘上风处,等袋内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一致时,再将鱼苗缓缓放入池塘中。6.3 培育管理鱼苗下塘后,池塘水深保持在?0.8m~1.0?m,10d后注入新水至池塘水深?1.0?m~1.2?m,透明度保持在25cm~30cm。若鱼苗发生沿塘边游走现象,及时补充投喂饵料生物。鱼苗经?20d~35d培育、全长≥1.8cm可转入鱼种培育。7 鱼种培育7.1 放养前准备按本文件6.1?的规定执行。7.2 苗种放养每?667?m2放养全长≥1.8?cm的苗种?0.6×105?尾~1.0×105?尾。苗种质量应符合SC/T1098的要求。7.3 驯食7.3.1 驯食规格苗种全长?2cm左右时,开始转入驯化阶段。7.3.2 驯食方法设定一个投喂点,在投喂点架设一台小型水泵,驯食时打开水泵冲水,使鱼种形成定点定时摂食的条件反应。鱼种驯食阶段饲(饵)料种类及混合比例要求见表3,投喂时,将2种不同的饲(饵)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放置10?min后开始投喂。表3 鱼种驯食阶段饲(饵)料种类及混合比例要求驯食阶段 饲(饵)料种类 饲(饵)料混合比例第一天 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全部第二天 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 7∶3第三天 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6∶4第四天 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 5∶5第五天 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 4∶6第六天 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 3∶7第七天冻枝角类和桡足类?∶粉状配合饲料 2∶8第八天 粉状配合饲料 全部7.3.3 驯食次数驯食时,依据“少量多次、间隔均匀”的原则,驯食初期,宜白天全天驯食,日投喂次数宜在8次~10次。整个驯化时间约为8d,直至全部鱼种可摄食配合饲料。7.4 投喂管理驯食成功后,用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50?%的大口黑鲈苗种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鱼种不同培育阶段投喂率、饲料粒径和日投喂次数见表4。饲料应符合GB13078中饲料卫生的标准。表4 鱼种不同培育阶段配合饲料投喂要求鱼种规格g 饲料粒径mm 投喂率% 日投喂次数次≤1 ≤0.6 8~10 4~51~2 ≤0.8 6~8 3~42~6 ≤1.1 6~8 3~46~10 ≤2.0 5 37.5 水质管理鱼种培育期间每?5?d~7?d加注新水?1?次,每次增加水深?10?cm~15?cm的新水。注水后适时追肥,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适时开启增氧机,白天保持池塘表层溶氧≥5mg/L。7.6 过筛分养鱼种全长≥5cm时,每?5d~10d拉网过筛1?次,将大小相差较大的鱼种分开、规格相近的鱼种集中饲养。过筛后水体及时消毒,预防感染。待鱼种全长8?cm~10?cm即可分塘转入成鱼养殖。8 成鱼养殖8.1 放养前准备8.1.1 池塘消毒按本文件?6.1.1的规定执行。8.1.2 培育水质放养前5?d~7?d,注入新水至池塘水深1.0?m~1.5?m,用氯制剂全池消毒,开启增氧机增氧,培育水质。放养前2d,放鱼试水证明无毒性后,方可放养鱼种。8.2 鱼种放养8.2.1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为每667m2放养全长≥8cm的鱼种2500尾~5000尾,同时每667?m2搭配放养体重50?g左右鲢鱼种30尾~50尾、鳙5尾~10尾,可酌情搭养其他品种。8.2.2 珠三角地区主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为每667m2放养全长≥8cm的鱼种4000尾~8000尾,同时每?667m2搭配放养体重100?g~250g鲢鱼种10尾~20尾、鳙20尾~30尾。8.3 投喂管理选择浮性膨化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须达到46%~50%,投喂遵循“四定”投喂法和“慢、快、慢”的原则,投喂至大部分鱼不上水面抢食时为宜。在天气剧烈变化前及高温期间应主动减量。投喂时间为上午8:00~9:00、中午13:00、下午16:00~17:00。高温季节中午不投喂,上午适当提前投喂,下午适当推后投喂。根据苗种规格适时转换饲料,并在换料时以两种规格饲料混合投喂。饲料粗蛋白含量、对应鱼体规格、粒径、投喂率及日投喂次数见表5。饲料应符合GB13078中饲料卫生的标准。表5 成鱼养殖阶段投喂参考鱼体规格g 饲料粗蛋白含量% 粒径mm 投喂率% 日投喂次数次10~50 ≥50 2.0~4.8 3.0~5.0 2~350~150 ≥49 4.8~8.0 2.0~3.0 2150~250 ≥48 8.0~10.0 1.5~2.0 2250~500≥48 10.0~13.5 1.0~1.5 2500 ≥4613.5~18.0 0.5~1.0 28.4 水质管理养殖池塘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30cm左右。每隔?15d~20d、每?667m2用5kg~10kg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间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及生物肥料。池塘水深在前期时控制在?0.8?m~1.5?m,中、后期控制在1.5?m~3.0?m,每?10?d~20?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水深增加20cm为宜,逐步提高水位,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水位。在夏秋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h~3?h,晚上整晚开机;阴雨天开增氧机时间适当延长。8.5 巡塘检查每天早、中、晚三巡塘,观察水质、鱼群摄食与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9 病害防治9.1 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采用全池泼洒消毒剂的方式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定期在投喂区域局部用消毒剂高浓度消毒。定期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免疫增强剂产品拌料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9.2 常见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蛙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诺卡氏菌病、腐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斜管虫病、水霉病等,防治方法见附录A。9.3 用药要求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用药,药物的使用与休药期应符合最新《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的规定。9.4 病死鱼无害化处理发现病死鱼应及时捞除,并按照SC/T7015的规定进行处理。10 记录养殖全过程应同步建立准确、完整的档案。养殖过程的关键环节应保持记录,记录内容应保证本文件规定的内容得以实现,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且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苗种:放养时间、规格、数量、来源和检疫情况等;b) 水质调控:水源水质检测报告、水质日常监测指标及相关水质管理投入品使用情况等;c) 投入品仓库: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采购数量及来源、保存和使用;d) 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投喂量、时间、频次等;e) 病害防控: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用药情况和防疫检测等信息;f) 产品销售:产品起捕池号、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数量与价格等信息。11 尾水处理养殖尾水应进行处理,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尾水排放应符合地方尾水排放的相关管理规定。

起草单位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渔业协会、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市南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州南浔菱湖菱水渔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起草人

劳顺健、沈学能、戚常乐、郭建林、公翠萍、赵颖、娄剑锋、姚永明、徐钰芸、周志明、周聃、张晓霞、陈博、吴成龙、王曙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