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CXDYJ 0014-2020 有机枸杞质量评价

T/CXDYJ 0014-2020 有机枸杞质量评价

T/CXDYJ 0014-2020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有机枸杞质量评价
  • 标准号:T/CXDYJ 0014-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A017
  • 发布日期:2020-10-19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20
  • 实施日期:2020-10-20
    团体名称: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标准分类:中药材种植

内容简介

本标准对采取智能灌溉水肥菌藻一体化技术种植的有机枸杞规定了土壤健康、灌溉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感官要求、甜度、微生物、有害物质等各个项目及其浓度(含量)限值和监测、评价方法
4技术要求4.1土壤健康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所占比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盐分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评价。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一级 二级三级 有机质(g/100g)≥ 5.03.5 2.0 GB9834-1988土壤细菌比率(%)≥ 65% 50% 40% GB4789.2微量元素(mg/Kg)≥ 极高 高 中等 GB/T14924.12-2001土壤酸碱度(PH值)≥  1.0311.030 GB7859-1987含盐总量(干土重%)≤ 0.3 0.30.3GB7871-87有害物质 000 GB/T17141-1997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按照《全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指标》的标准确定。1.2灌溉水质量自动化灌溉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7466水质总铬的测定,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GB/T7470水质铅的测定,GB/T7471水质镉的测定,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GB/T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1.3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4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 等级及要求 特优 特级 甲级 乙级形状 类纺锤形略扁稍皱缩 类纺锤形略扁稍皱缩类纺锤形略扁稍皱缩 类纺锤形略扁稍皱缩杂质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色泽 果皮鲜红、紫红色或枣红色果皮鲜红、紫红色或枣红色果皮鲜红、紫红色或枣红色 果皮鲜红、紫红色或枣红色滋味、气味具有枸杞应有的味甜、气微 具有枸杞应有的味甜、气微具有枸杞应有的味甜、气微具有枸杞应有的味甜、气微不完善粒质量分数/% ≤1.0 ≤1.5 ≤3.0 ≤3.0无使用价值颗粒不允许有 不允许有 不允许有 不允许有1.5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项目 等级及要求 特优 特级 甲级 乙级粒度/(粒/50g) ≤280 ≤370 ≤580 ≤900枸杞多糖/(g/100g)     ≥3.0 ≥3.0 ≥3.0 ≥3.0水分/(g/100g)     ≤13.0 ≤13.0 ≤13.0 ≤13.0总糖(以葡萄糖计)/(g/100g)  ≥45.0 ≥39.8 ≥24.8 ≥24.8蛋白质/(g/100g)     ≥10.0 ≥10.0 ≥10.0 ≥10.0脂肪/(g/100g)     ≤5.0 ≤5.0 ≤5.0 ≤5.0灰分/(g/100g)     ≤6.0 ≤6.0 ≤6.0 ≤6.0百粒重/(g/100粒)     ≥17.8 ≥13.5 ≥8.6 ≥5.61.6真菌毒素限量不得检出。1.7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微生物限量等级 微生物限量[CFU/g(mL)] 检验方法一级 ≤3×105 GB4789.2二级 ≤5×105 三级 ≤1×106 1.8农药残留限量和兽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不得检出。2检测方法2.1感官检验按SN/T0878规定执行。2.2百粒重的测定2.2.1仪器使用2.2.1.1天平:感量0.01g。2.2.1.2样品盘、镊子。2.2.2检验分取试样约100g,用四分法随机数取各200粒,合并在感量0.01g天平称记质量,百粒重检验需做双实验,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得超过0.2%,求其平均数。2.3枸杞多糖的测定按(附录A)规定执行。2.4水分的测定按GB5009.3减压干燥法或蒸馏法规定执行。2.4.1减压干燥法2.4.1.1原理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达到40kPa~53kPa压力后加热至60℃±5℃,采用减压烘干方法去除试样中的水分,再通过烘干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2.4.1.2仪器和设备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真空干燥箱。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天平:感量为0.1mg。2.4.1.3分析步骤试样制备:粉末和结晶试样直接称取;较大块硬糖经研钵粉碎,混匀备用。2.4.1.4测定取已恒重的称量瓶称取2g~10g(精确至0.0001g)试样,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将真空干燥箱连接真空泵,抽出真空干燥箱内空气(所需压力一般为40kPa~53kPa),并同时加热至所需温度60℃±5℃。关闭真空泵上的活塞,停止抽气,使真空干燥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经4h后,打开活塞,使空气经干燥装置缓缓通入至真空干燥箱内,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取出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0.5h后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2.4.1.5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水分的含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X=(m1-m2)/(m1-m3)×100式中: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m1———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2———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m3———称量瓶(加海砂、玻棒)的质量,单位为克(g);100———单位换算系数。水分含量≥1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水分含量2.4.1.6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2.4.2蒸馏法2.4.2.1原理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水分测定器将食品中的水分与甲苯或二甲苯共同蒸出,根据接收的水的体积计算出试样中水分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含较多其他挥发性物质的食品,如香辛料等。2.4.2.2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2.4.2.3试剂甲苯(C7H8)或二甲苯(C8H10)。2.4.2.4试剂配制甲苯或二甲苯制备:取甲苯或二甲苯,先以水饱和后,分去水层,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备用。2.4.2.5仪器和设备水分测定器:带可调电热套,水分接收管容量5mL,最小刻度值0.1mL,容量误差小于0.1mL。天平:感量为0.1mg。2.4.2.6分析步骤准确称取适量试样(应使最终蒸出的水在2mL~5mL,但最多取样量不得超过蒸馏瓶的2/3),放入250mL蒸馏瓶中,加入新蒸馏的甲苯(或二甲苯)75mL,连接冷凝管与水分接收管,从冷凝管顶端注入甲苯,装满水分接收管。同时做甲苯(或二甲苯)的试剂空白。加热慢慢蒸馏,使每秒钟的馏出液为2滴,待大部分水分蒸出后,加速蒸馏约每秒钟4滴,当水分全部蒸出后,接收管内的水分体积不再增加时,从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冲洗。如冷凝管壁附有水滴,可用附有小橡皮头的铜丝擦下,再蒸馏片刻至接收管上部及冷凝管壁无水滴附着,接收管水平面保持10min不变为蒸馏终点,读取接收管水层的容积。2.4.2.7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水分的含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X=(V-V0)/m×100式中: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毫升每百克(mL/100g)(或按水在20℃的相对密度0.998,20g/mL计算质量);V———接收管内水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做试剂空白时,接收管内水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100———单位换算系数。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5总糖的测定按(附录B)规定执行。2.6蛋白质的测定按GB5009.5规定执行。2.7脂肪的测定按GB/T5009.6规定执行。2.8灰分的测定按GB5009.4规定执行。3检验规则3.1组批由相同的加工方法生产的同一批次、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产品为一批产品。3.2抽样从同批产品的不同部位经随机抽取1‰,每批至少抽2kg样品,分别做感官、理化检验,留样。3.3检验分类3.3.1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粒度、百粒重、水分。产品经生产单位质检部门检验合格附合格证,方可出厂。3.3.2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进行:a)新产品投产时;b)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3.4判定规则型式检验项目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不得复验。出厂检验如有不合格项时,则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4包装、运输和贮存4.1包装包装容器(袋)应用干燥、清洁、无异味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味,能保护枸杞的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预包装产品净含量允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4.2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4.3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仓库中。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及易污染的物品共同存放。

起草单位

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局、北京华清科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健康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罗发洪、赵玉玲、李琴、崔艮中、刘佳、王洪娇、王燕、张青云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