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GDTEX 28-2022 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质量要求

T/GDTEX 28-2022 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质量要求

T/GDTEX 28-2022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质量要求
  • 标准号:T/GDTEX 28-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W76/C175
  • 发布日期:2022-12-26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 实施日期:2023-01-01
    团体名称:广东省纺织协会
  • 标准分类:纺织物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供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使用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印花前织物,以及经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后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印花织物
1、标准名称一是根据GB/T4146.1-2020《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聚酯纤维包括3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简称“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TT)。涤纶是聚酯纤维的其中一种类型,且市场上的聚酯纤维面料以涤纶织物为主。二是由于数码印花可分为数码直接印花和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且本标准主要针对数码升华转移印花进行研究。因此,为了使标准名称更加具体,讨论决定把标准名称由原来的《聚酯纤维面料数码印花质量通用技术要求》修改为《数码升华转移印花涤纶织物质量要求》。根据技术审查时专家所提意见标准名称最后确定为:《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质量要求》2、标准范围涤纶织物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工艺对于承印面料的涤纶含量有要求,涤纶含量高低是影响印花效果和品质的因素之一,经研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工艺主要应用于纯涤纶织物和涤纶交织织物。因此,标准范围中规定为:本文件适用于供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使用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半成品织物,以及经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后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印花织物。同时规定了其他聚酯类纤维面料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可参照执行。根据技术审查时专家所提意见标准范围最后确定“本文件规定了涤纶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织物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供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使用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印花前织物,以及经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后的纯涤纶或涤氨交织的印花织物。”3、术语和定义为了使标准使用者更加了解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产品及其各类印花疵点,在本标准中针对“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印花前涤纶织物”等10个术语给出了定义。4、技术要求印花的质量与织物半成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本标准对承印织物半成品和印花后成品布的质量同时提出了要求。因此,织物的要求分为印花前涤纶织物要求和印花后成品布要求。印花前涤纶织物要求和印花后成品布要求分别分为内在质量要求和外观质量要求两个方面。其中:?印花前涤纶织物内在质量包括安全性能、纤维含量、织物组织、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幅宽、长度密度偏差率、干热尺寸变化率、水洗尺寸变化率等指标。?印花前涤纶织物外观质量包括布面疵点一项。?印花后成品布内在质量包括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致癌染料、致敏染料、色牢度和水洗后外观质量等指标。?印花后成品布外观质量包括印花疵点一项。本标准的质量要求主要考虑的是根据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的实际需要,涤纶织物的强力比较高,因此在内在质量要求中,没有提出额外的强力要求。仅在总则中说明了强力的基本要求。(1)印花前涤纶织物内在质量要求印花纺织品以贴身衣物居多,直接接触穿着者的皮肤,其安全性能与穿着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基本安全性能要求上与GB18401或GB31701看齐(总则中)。另外,考虑到成品印花的品质与涤纶织物半成品的纤维含量、组织结构、单位面积质量、幅宽、长度、织物密度、尺寸变化率等指标息息相关,因此对涤纶织物半成品的内在质量作出了明确规定,考核指标与布料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看齐,并略严格一些,具体规定如下:项目 要求纤维含量/% 按GB/T29862规定执行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机织物 ±3 针织物 ±5幅宽偏差/cm 全幅宽 机织物:±2弹力针织物:±5非弹力针织物:±2 有效幅宽 单匹长度偏差/m 30m~100m ±0.5 100m以上 ±1密度偏差率/% 机织物 ±5干热尺寸变化率a/% 机织物 ±3 针织物 ±3水洗尺寸变化率a/% 机织物 ±3 针织物 ±5a.弹性织物的弹力方向干热尺寸变化率和弹力方向水洗尺寸变化率按照合同约定执行。(2)印花前涤纶织物外观质量要求考虑到涤纶织物半成品的外观疵点是影响印花效果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涤纶织物半成品的外观质量考核外观疵点一项。根据涤纶织物可能出现的外观疵点,主要包括:织造横档、织造经向档、粗纱、异形纱、跳纱、色纱、抽纱、断纱、破洞、布边月牙口、污渍、斑疵(油、锈、色斑)、定型死痕印等。根据疵点的长度,把疵点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疵点、中度疵点、严重疵点、不可接受疵点。对涤纶织物半成品疵点的要求参照四分制检验方法,按照每100米布中发现的疵点情况作出整体评定,包括:可接受的情况和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具体规定为:以100m长度为单位的坯布整体评定,可接受以下情况中的一种:——只有轻微疵点,数量不超过5处;——有轻微疵点和中度疵点,总数量不超过5处,其中,中度疵点的数量不超过2处;——有轻微疵点、中度疵点和严重疵点,总数量不超过3处,其中,严重疵点的数量不超过1处。不允许出现以下情况:——有经向织造档;——破洞数量超过1个;——坯布中间拼接缝合,拼接超过1处,且每段织物的长度低于50m;——连续5m以上有规律性疵点;——有大面积或连续的污渍、斑疵、异形纱;——坯布平放时,存在波浪皱、折皱、皱条;——存在严重纬斜。(3)印花后成品布内在质量要求目前的服装标准和布料标准专门针对印花内在质量的考核项目较少且分散,对于印花面料产品来说不利于执行,因此,本标准根据数码升华转移印花产品的特性,对于印花后成品布的内在质量要求将涉及的相关内在质量指标作出了规定较为全面的规定,其中,化学有害物质考核项目包括: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致癌染料、致敏染料;色牢度考核项目包括:耐水、耐汗渍、耐唾液、耐摩擦、耐皂洗、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耐干洗、耐光、耐光汗复合、耐海水、耐氯化水、耐贮存、耐干热、酚黄变;水洗后外观质量。考核指标基本与服装、布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考核指标看齐,并略严格一些。①化学有害物质项目基于数码升华印花使用的染料墨水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等化学有害物质,因此对这些项目作出规定,考核要求按照GB18401、GB31701和GB/T18885规定执行。②色牢度项目基于数码升华转移印花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纺织服装产品,因此根据不同的最终用途对多项色牢度进行相应的考核。包括:耐水、耐汗渍、耐唾液、耐摩擦、耐皂洗、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耐干洗、耐光、耐光汗复合、耐海水、耐氯化水、耐贮存、耐干热、酚黄变。其中,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最终用途为3岁及以下婴幼儿产品;耐海水、耐氯化水(游泳池水)色牢度仅考核最终用途为泳装的产品;酚黄变仅考核白色印花产品及浅色印花产品。考核指标与普遍各类服装、布料产品标准的一等品或合格品指标看齐。③水洗后外观质量目前国内的印花布料标准均没有考核水洗后外观质量,且没有明确的测试方法,然而水洗后外观质量是考核印花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考核印花耐洗涤性,规定了水洗后外观质量的指标,主要考核洗涤后的变色情况(≥3-4级)以及印花的破损情况,同时为此制定了水洗后外观质量的测试方法(见标准5.1.28)。(4)印花后成品布外观质量要求本标准对印花后成品布的外观疵点名称进行了梳理和归类,重点考核数码升华转移印花生产环节中发现的疵点以及服装企业成品检查时发现的疵点,基本涵盖了常规外观疵点,包括:色差、渗化、花纹色泽深浅不匀、重影、砂眼、花型变形、缺色折皱、搭色、飘墨、喷印色条、翻纱、飞毛白点、印花花型错误、布面温度偏高起镜面、花型尺寸变化、断墨、污渍、印花错位、露白布边、留白、烧花片烧花线未烧尽、烧花片尺寸变小、剪刀口被烧。具体要求见下表,部分常见印花疵点见下列图片。考核项目 要求印花疵点 色差 检验样品与确认样之间不低于4级;色相发生变化不允许 渗化 明显者不允许 花纹色泽深浅不匀 相同部位色差不低于4级 重影 不允许 花型变形 不允许 缺色折皱 不允许 搭色 沾色不低于4级 飘墨 轻微者允许 喷印色条 轻微者允许 翻纱 轻微者允许 飞毛白点 轻微者允许 印花花型错误 不允许 布面温度偏高起镜面 不允许 花型尺寸变化 布匹印花 不允许超过1%的缩小或拉长  裁片印花 不允许超过1%的缩小或2%的拉长,缩小最大不允许超过1cm,拉长最大不允许超过1.5cm 断墨、污渍、印花错位、露白 布匹印花 每100米不允许超过6处;显著者不允许  裁片印花 不允许 布边留白 布匹印花 门幅165cm~172cm布边留白左右各不允许超过2cm,特殊门幅除外 烧花片烧花线未烧尽 不允许 烧花片尺寸变小 不允许 剪刀口被烧 不允许注1:疵点程度的描述:轻微:直观上不明显,通过仔细辨认才可看出。明显:不影响整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显著:明显影响整体效果的疵点。注2:其他未注明疵点参照类似疵点执行。

起草单位

中广测(中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州市粤纺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纺织协会、中山市纺织工程学会、广东弘彩新材料有限公司、优布(广州)纺织品有限公司、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信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墨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

起草人

麦裔强、梁欣欣、吴洪添、何舒敏、赵文爱、张颖欣、梁文雄、包志东、翁畅夫、黄国光、黄明华、方 剑、陈 任、吴素华、顾 玲、谢 萍、刘干民。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