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CI 090-2022 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

T/CI 090-2022 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

T/CI 090-2022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
  • 标准号:T/CI 090-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M746
  • 发布日期:2022-10-24
    国际标准分类号:17.180.01
  • 实施日期:2022-10-24
    团体名称: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标准分类:光学和光学测量综合环境与生态监测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体系和森林碳指标遥感监测产品体系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监测相关遥感信息产品的业务化反演生产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监测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量化依据
5 监测体系分级原则依据GB/T32453-2015《卫星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第5章对地观测数据分类分级原则,结合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遥感碳指标监测需求,制定以下体系分级原则:(1)科学性:体系划分和级别界定应符合森林碳计量和监测数据分类的科学体系,反映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对类别和级别划分的客观需求,符合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分级结构清晰,能反映不同级别产品之间的内在特征与联系。(2)可扩展性:体系制定首先考虑目前使用广泛、可标准化程度高的主流遥感监测产品,同时还应考虑未来一定时期出现的新类别、级别可能性,应具备可扩展性。(3)实用性:分级设置应简洁明确,易于操作并为各类用户所接收和使用。(4)兼容性:应能够与现行使用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分级规则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能方便地与内国外相关分类分级方案接轨。6 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体系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体系根据碳中和核算要素分为森林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储量参数指标,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关键参数三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依据碳源汇目标地物或要素能够利用遥感卫星对地观测技术手段监测可获得性原则进行二级指标的划分。其中,森林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指标主要是二氧化碳、森林木本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AR-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AR-CM-003-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设置二级监测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储量参数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关键参数二级指标基本架构主要参考国家林业局《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办造字[2011]18号)、《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方法、进展与挑战》,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储量参数指标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指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关键参数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变量。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阳师范学院、北京华通星元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闽投碳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武夷发展集团、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德福兰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力联合会、内蒙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峰茂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科智绿创产业发展(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复兴科创信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新疆华通零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系统集成分公司、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达峰中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空源高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探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池天河、王大成、姚晓婧、李莘莘、孟瑜、王树东、杨邦会、焦越、刘亚岚、吕婷婷、胡乔利、史寅虎、常青、赖积宝、李敏飞、郑明月、林晓强、项凤华、袁松亭、李楠、鲁丰先、黄子果、黄达飞、贾超、侯勇、连炜、金国平、肖俊光、孟兵站、韩兵兵、董福海、鲁翔信、陈伟、张晓东、周伟、刘锦绣、闫凯、何训、李西军、孙震强、曾宇、刘建华、杨迪、高俊刚、苑峰、廖通逵、周令泉、王春红、周辉、王阳春、丁佰锁、刘畅、梁霞、柯红霞、姚廈瑜、杨军、冯国华、董正浩、罗德中、梁晓辉、未立明、孙小振、徐云和、李志勇、罗长林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